近年来,豫哈两地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人才建设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共推哈密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教育援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援疆教师、豫哈第三实验学校校长 徐莹莹正和学校教师开展教学研修。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阳摄
河南援疆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于今年8月底投入使用。该校位于伊州区新民六路南侧,可吸纳2500名适龄学生就读。河南省洛阳市选派的5名援疆教师来到该校后,以满腔热情迅速投入教育工作中,校长徐莹莹便是其中一员。
“作为这所学校的首批教师,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徐莹莹表示,将不遗余力,在课程研发、教师成长、校园文化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让豫哈第三实验学校成为教育援疆的靓丽成果。
在哈密市第四中学,中原名师送教现场。融媒体中心记者 范堃摄
多年来,援疆教师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教育人才。豫哈第三实验学校新聘教师张文静深有感触地说:“我感受到了援疆教师们高度的责任感及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与他们一起研修、备课,我也有了一定成长。我立志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9月中下旬,“中原名师哈密行”送培送教活动先后在伊州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开展。中原名师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经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哈密市不同学段、学科的2300余名教师受益匪浅。
伊州区教学研究培训服务中心初中数学教研员陈杰说:“这些中原名师分享的经验和方法有助于哈密当地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哈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教室内,王海涛正在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融媒体中心记者 范堃摄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系副主任王海涛在结束了第十批为期3年的援疆工作后,毫不犹豫地申请继续援疆,再次来到哈密开展工作。他说,围绕哈密六大主导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业教育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哈密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自2019年自治区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以来,河南省多所高校的援疆人才来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组团式教育援疆、人才援疆,在学院管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产教融合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的计算机室。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阳摄
哈密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沙热木·吾斯曼介绍,近年来,学院在河南援疆大力支持下,围绕哈密六大主导产业,完成自治区级校际重点专业建设4个,培养专业带头人25名、青年骨干教师62名,成功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转化。今后,该学院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在学院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师学历提升、图书信息技术等方面深化两地合作,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哈密市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河南援疆教师向哈密教师传授经验。资料图片,融媒体中心记者叶翠摄
据悉,近3年来,河南省共投入教育援疆资金2.19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新建校舍10.12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其中,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的建成投用进一步优化了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点布局。豫哈青少年交流实践基地、巴里坤县青少年研学中心建设项目填补了哈密市校外教育基础设施的空白。围绕教育援疆工作目标和哈密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任务,河南省累计选派援疆教师422人次和500名大学生来哈支教,进一步加强了哈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
哈密市教育局教育保障中心主任王建兵表示,下一步,哈密市将在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河南省教育厅关心支持下,积极争取教育援疆政策,重点在智力援疆上下功夫,做到立项一个、实施一个、见效一个;不断总结近年来教育援疆工作经验,着力提升教育援疆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援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不断巩固扩大教育援疆工作成果;持续开展组团式援疆,进一步扩大河南省选派对口援疆支教教师规模和送培进疆工作力度。
文 | 融媒体中心记者 范堃、郑滕兴、张阳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